开学在即,市北中学语文高级教师韩立春为他执教的高二(10)班同学们准备了一份特别的礼物——上学期,他请同学们以《“XXX”说“X”》为题写了一篇作文,并尝试投稿。其中,标题中的“XXX”为学生自己的姓名,“X”为学生姓名中除姓之外的某一个字,如《韩愈说“愈”》。如今,好消息传来,多篇佳作变成了铅字。


(相关资料图)

“经过了两年的高中学习,也经历了两度网课的考验,学生对自己的学习经历和认识是不同的。”韩立春说,他更希望的是借助本次作文训练的机会,引导同学们清晰地认识自我,扬帆起航。

早在2013年,市北中学就曾有一群热爱汉字的同学自发建立了“咬文嚼字”社,在每周升旗仪式上向全校同学展示方块字在千年演变中散发出的光芒。为了让同学们的作文“有话可说”,韩立春渐渐萌生让大家探秘自己姓名的念头。

“宇”“凡”“杰”“琳”“芸”……说来也巧,全班学生名字中很少出现生僻字。围绕这一个个常见字展开,一篇篇习作依然轻松超越千字篇幅。

韩立春说,起初,同学们也有些犯难,觉得要写一个字,无非去多查一些字典,了解它的演变过程和不同含义。于是,韩老师干脆先自己“下水”示范作文。他揭秘,自己虽然叫“立春”,却出生于夏天,“立”字为家中辈分,“春”则可能是父母随意而取,也可能有美好的寄托,有“春阳抚照,万物滋荣”之意。他的心中,念念不忘的则是这样一个场景——当年,幼时的他得了一种叫“百日咳”的毛病,“父母抱着我到处寻求偏方,就像春天里辛苦的农人小心翼翼地侍弄急于生长的庄稼,终于用他们咽下的无数苦楚,换来了我的痊愈。”令他感伤的是,现在母亲却已不在,父亲日益苍老,他感叹,“我是多么希望回到那个春天啊,我们就可以一起在那个春天里接受雨水的滋养。”

“一定要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思考名字给自己带来的启发。”韩立春启发同学们,不要泛泛而谈,要写出个性。

聪慧的高中生们,很快领悟了。女生李逸凡记得,小时候,自己老生病,父母三天两头带她去医院,“可能那时的心愿便是我能平安、健康、快乐、平凡地长大,哪怕是这世界上的灰尘,也是有歌有舞的。平凡不等于平庸,平凡是最好的祝福。”

男生沈晨晟时常感叹自己名字的拗口,在上海话中,这三个字发音极其相似。他说,“曾在祖父的《辞海》中看到一张密密麻麻写满名字的纸,最后在我的名字上画上无数的圈。这便是我这个独一无二的名字第一次出现在这个世界上。兴许只是早晨的阳光一闪造就了这个独属于我自己的符号。”

女生董梦佩听父母说起,出生前,父母早就坚定地想好,孩子的名字一定要有个“珮”字,希望孩子有王者气象,能成大器,没想到,报户口时,电脑出了问题,“珮”字无法录入,只能临时改成了“佩”。望着窗外晚霞渐渐引入黑暗,董梦佩在两个同音字中产生联想。“站在山顶的毕竟只是少数人。先问心无愧去做好每一件事情,用心去沉淀,立好‘人’,最后才能成‘王’。只有忍受了黑夜的痛苦,在黑暗中坚持着摸索前进,最后才能看见晚霞的绚丽。”

贾晨宇出生在一个细雨绵绵的清晨,照理说应该起名“晨雨”,她的外公提出,“贾”和“晨”都是上下结构,不如把“雨”改为“宇”,字形结构上看更美观,于是有了现在的名字。“‘宇’字在我的名字中似乎是个不起眼的替补队员,再加上在人名中实在太多见,往往会被忽视。”贾晨宇说,经过17年的成长,她读懂了“宇”的真正内涵。“‘宇’既是房舍,更是我的家庭。正如在出生的那个下雨天,我需要房屋遮风挡雨一样,注定荆棘遍地的人生也需要家人的陪伴和帮助。”“‘宇’既是天地,更是我的未来与梦想……它告诉我眼光应当长远,贯穿时空;它向我讲述着世界的无限,告诉我应有不断探索的好奇与勇气。”

贾晨宇说,从小到大,很多人看到她的名字就以为是男孩,的确,自己小时候很调皮,一刻也闲不住,对什么事情都觉得好奇。然而,当旁人常说她“没有半点女孩子的样子”,妈妈总会上前反驳,并让我不要顾忌他人的目光,勇敢无畏地去追逐自由和梦想。“妈妈为我撑起了身后坚实的屋宇,也教我心向无边的宇宙。‘宇’字告诉了我,也告诉了所有人,我们理应心怀鸿鹄之志,乘风破浪,冲破世俗的禁锢,奔向理想的远方。”

韩立春笑言,或许应了“名如其人”的规律,贾晨宇是个很“飒”的姑娘,李沁芸走的则是甜美风。“芸,芸草也,似目宿。”从《说文解字》中,李沁芸读到,“芸”的本意是香草,然而在父母眼中,一个“芸”字却有两重内涵。芸草的香味可以用来驱虫,古人常常在书中藏芸香以达到保护书籍的目的,因此书籍也被称为“芸编”。李沁芸觉得,正是这个“芸”,为她和书籍牵起了第一根线。“在尚不谙世事的年纪,一个小小的人儿坐在敞开门的书橱前贪婪地读着,沉浸在书的海洋里,誓要让那抹芸香浸透每一张薄薄的书页似的。书籍中的精彩片段就好像供芸草生长的养分,让我在书的陪伴下慢慢成长绽放。”李沁芸写道。渐渐地,她也体悟到,“芸”还意味着勤勉,“芸,通‘耘’,除草。当我渐渐长大,知晓了‘芸’字背后的渊源,它便常常提醒我在勤奋上进、努力耕耘的同时也要正视自己的缺点,及时除去杂草,免于落得一片思想上的荒地,如此才能迎来最后的收获”。

文章最后,女孩描摹出一幅颇有意境的画面:“远处传来一阵沁人心脾的清香,是芸草的气息,我跟随着它,俯下身,与从前我身体里那个不谙世事的孩子对话,芸草的枝芽牵着我的手,伴我长大。”

新民晚报记者 陆梓华